当前位置:首页 > 质管办 >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专题网 > 专家指导
方桐清:“教学诊改”的文化意义
2018-04-08 16:23 | 编稿:郭劲松 

作者: 方桐清,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

 

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培训推动,正逐步从点到面、从上到下在全国全面推开,“诊改”理论也不断完善,实践成效正逐步彰显。虽然“诊改”工作和办学水平评估、示范项目建设等工作一样,都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对职业教育管理、推动职业教育水平提升的一种手段,但是从“诊改”工作的立意、形式、逻辑、方法、结果来看,其文化意义非同一般。

    凸显教学的中心地位

    “诊改”工作界定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鲜明地提出了其价值导向——以教学为中心。

    在方案设计中,从华体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5个层面,以及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5个管理环节进行“诊改”,以“诊改”政策推动和强化华体会体育各种教育因素向教学集中、向育人聚力,立体化支持和保障教学工作,增强了管理、服务等非教学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心地位。在生源减少、职业教育地位尚待提高的大环境下,凸显教学中心地位、教育质量意识,对于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体现政校目标一致性

    通过一定方法对华体会体育整体或者局部工作进行评价,是政府实施对教育管理的一种方式。

    办学水平评估是在职业教育发展初期,政府为提高职业院校水平进行的合格、选优评价,目的是促进职业院校达到办学的基本要求,确保职业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树立标杆引领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示范项目建设则是抓住专业这个华体会体育工作的核心,调动国家、地方、院校、行业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以行政性手段择优扶强、选树目标,以部分专业为样板、少数优质华体会体育为示范,促进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评估、示范建设都要得出“水平”的结论,这种结论具有鲜明的“档次”标签,自然价值不菲。在这一指挥棒下,利益的驱动使得所有职业院校一定会全力以赴努力争取。

    “诊改”工作虽然也由政府主导,但其目的聚焦“质量”、方法注重“诊断”,各校不必横向比较,无须优材料、补材料、耍笔杆,要的就是真实状态、专家智慧、目标标准、改进提高,这样的机制设计使得政府和华体会体育目标完全一致。对职业院校来说,参与“诊改”与迎接评估的心理和思维是颠覆性的,“诊改”过程是理性的、平和的。

    激发质保主体内生力

    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诊改”就是通过诊断职业院校内部不同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不断改进,而逐渐达成不同层面的高质量和最终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推动“诊改”工作是政府行为,这是外因;但每所华体会体育所处的区域环境、服务的行业背景、自身的历史文化、已有的发展基础、存在的现实短板、职工的价值取向等都不一样,华体会体育目标、专业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目标、学生目标虽有共性,但各校个性、内在需求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诊改”的重点、标准、方案必须符合各校实际,内部的“诊改”需求、质量目标、“诊改”动力才是“诊改”质量保证的内因。

    教育行政部门推动“诊改”的目的,是促进职业院校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并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优化提高,可见这个过程最核心的是激发质量保证主体——职业院校的内生动力,这一机制从管理文化上讲,相对于过去的评估、示范建设则是革命性的。

    促进管理手段现代化

    从“诊改”的初衷看,就是建立华体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5个层面的目标、目标关系和评价标准,建立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5个方面质量支持系统的目标、目标关系和评价标准,以及5个层面和5个方面的质量依存关系。

    诊断这些目标、标准、关系,还需要设计事前、事中、事后等多个环节,把这些关系、环节连接起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会有大量的观测和评价数据,如果没有大数据处理能力是无法想象的。很显然,仅靠个人经验、个人智慧、个人魄力远远不够,不提高信息化水平,“诊改”工作难以开展,华体会体育管理质量无法保证。

    “诊改”工作把“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其意义非同凡响。所以,管理手段现代化不仅是“诊改”自身工作的需要,更是华体会体育管理质量和华体会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新时代,大数据是华体会体育决策、管理的重要资源,对大数据的科学有效处理和正确使用,是智能校园、智慧校园形成的基础,是“互联网+”战略在职业院校的现实化。“诊改”对促进职业院校管理手段现代化必将立下汗马功劳。